閱讀:183 時間:2023-03-27 01:34:32
老中醫來說說肝腎陰虛證,其形成原因和一些表癥特點:肝腎陰虛證是肝陰虛和腎陰虛共同作用導致的,在中醫理論中,肝臟主藏血,屬土,腎臟主藏精,屬水。而精和血本身就是可以互相轉化、相互影響的,精可以生血,而血又能化精,故而二者被認為是同源,亦有肝腎同源的說法,如果肝腎同時出現了陰虛癥狀,就會產生肝腎陰虛,當因年齡增長、久病未愈、疲勞過度、房事不節等原因,導致肝腎素虧、損耗陰氣時,就容易形成肝腎陰虛癥,特別是經受了溫熱病的侵襲,更容易發展為肝腎陰虛。
眼睛粗短,脅痛,五心煩熱,顴骨紅,盜汗,口燥咽干,失眠多夢,男子遺精,女子月經稀少或崩漏,脈數。桑葚、銀耳、紅棗、甲魚、燕窩、百合、鴨肉、黑魚、海蜇、蓮藕、金針菇、枸杞頭、菱角、生梨等。另外可以用【致遠堂古紫普茶】調理。肝陰虛和腎陰虛are肝腎陰虛,大部分是因為腎而影響到肝陰虛。勞累過度的生活或先天腎精不足,導致腎精不足,進而導致肝臟氣血不足,最終導致肝陰虛。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暈耳鳴,健忘,脅痛,腰膝酸軟,口干咽燥,失眠多夢,低熱,顴骨紅,男性遺精,女性月經量少,舌紅,少苔,脈數治。
又稱肝陰虛。指肝陰虛之證。多為氣滯火盛,后期肝病溫病,或腎陰虛所致。癥狀有頭暈耳鳴,脅痛,視物模糊,五心煩熱,潮熱盜汗,口干咽燥,或手足蠕動,閉經少。治療應以滋陰養肝為主。肝陰虛不能降伏陽,多導致肝陽上亢或虛風內動。神肝陽上亢,虛風內動。肝,陰中之陽為臟,魂藏,血為筋主,為風木之臟,主體為疏蓄血。
以維持肝臟本身的功能和其他重要臟器功能活動的條件。肝藏血是指肝臟具有儲存血液、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,即“肝主血?!?,兩者相輔相成,相互影響,只有正常的肝疏泄、行氣、活血、儲血才能保證;相反,只有當肝臟的儲血功能正常,肝血充足,肝木得到滋養,其排水才能正常發揮,所以前人有“肝體為陰,用陽”之說。肝藏血,其體為陰,是止瀉功能的物質基礎,也是肝臟本身乃至其他臟器正常運轉的物質基礎。
本站所發布的文字與圖片素材為非商業目的改編或整理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侵權或涉及違法,請聯系我們刪除,如需轉載請保留原文地址:http://www.coderiajewellery.com/4227.html